
汛期已经到来,面向汛期气象服务保障需求,近日,中国气象局要求各级气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主体”),强化有组织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汛期气象服务科技支撑能力。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面对主汛期风险挑战,中国气象局强调,各创新主体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汛期气象服务保障作为气象科技支撑的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汛期气象保障服务短板弱项,加强有组织科技攻关,加快有组织成果转化。
中国气象局要求,各创新主体间要强化主动互动联动,坚持边研发边应用,强化科技成果的业务应用评价导向,提高转化应用效率,持续推进面向业务发展的协同创新,组织科研人员积极参与重要灾害性天气过程会商、复盘,与预报业务一线人员深入交流,从监测预报业务难点中凝练关键科技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推动破题解难。
中国气象局提出,要加快相关领域重点科技项目实施,主动推进新研发成果的业务试用和推广,构建科研成果的系统化、集成化应用模式,实现对数字化气象业务的高效支撑。同时,紧盯已业务化成果的运行情况,跟踪评估成果应用成效,及时完善改进,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业务支撑作用。另外,科技支撑实效将成为创新主体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以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快聚焦汛期气象服务的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力度,为支撑汛期气象服务作出实物工作量贡献。
同时,中国气象局发布城市微尺度气象快速模拟预报系统及关键区域场景应用等33项2025年度支撑汛期气象服务科技成果清单。
(作者:赵晓妮责任编辑:颜昕)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
深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